.电子的电量
如果这些基础电子理论比较难懂,可以告知小编,谢谢!
在100多种元素中,不同元素的活泼性(发生变化的性质)差别很大,有一类称为惰性元素的原子是十分稳定的(不活泼),它们一般难以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而且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原子最外层都是有8个电子,这表明,8电子构型是种稳定构型。
其他最外层不是8电子的元素则也都有力图形成这种构型的共同趋势。例如,钠(Na)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因而极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钠离子(Na*)。氯原子(C1)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从别的原子中夺取一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氯离子(Cl-)。
如果设想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遇,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不用说,钠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肯定会迅速跑进氯子中去,因为这正是两厢情愿的结果。这样就得到带相反电荷的Na*(带正电荷)和C1(带负电荷)两个离子,正如相反的两个磁极会相互吸引一样,带相反电荷的两个离子也会彼此吸引,这样一来,它们之间便形成一个化学键。这种依靠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而使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作用称为离子键。
展开全文
大多数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等)与活泼非金属(如氯、氟、氧等)都能形成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固态时一般都是像食盐那种晶体,称为离子晶体。活泼非金属原子中,没有离子的原子只能以“个”作为单位存在着,因而很自然地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电子电量Q的整数倍。物体得到或失去的电子越多,物体所带的电量(负电量或正电量)也越多。
离子键
电量Q异乎寻常的小。平时可以觉察到的物体带电量或流动的电流,实际上是无数个电子贮积(或流失)的结果,或者是无数个电子流动的结果。
(明日继续)
如果这些基础电子理论比较难懂,可以告知小编,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